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6章 卸磨杀二驴

赵家200亿进入光伏产业这一年,是涵夏光伏企业的高光时刻。

基本上可以说是,拥硅为王,达产成金。

这一年,涵夏正式超越东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

然而盛况之下,难掩危机,涵夏光伏大而不强、质量堪忧的弱点也十分明显。

有种说法很形象,叫“两头在外”,即涵夏光伏产业链上下两头都高度依赖海外,90%以上的晶硅原料靠进口,90%以上的光伏产品销往国外。

涵夏主要做中间技术含量很低、利润超薄的来料加工组装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外进口硅片,然后就着玻璃、背膜等配件,粘个胶,搞下固定,最后组装成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再出口到国外,赚点微薄利润。

而这种靠代工组装发展起来的光伏产业,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很是热闹,但其实只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米国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要把涵夏的光伏产业扼杀在摇篮里。

因此就在除夕夜这一天,米国和欧罗巴先后对涵夏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米国率先发难,对涵夏光伏产品征收250%的反倾销税和15%的反补贴税。

欧盟紧随其后,对涵夏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并扬言,如果双方短时间内未达成解决方案,税率将大幅提升至47.6%。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国内光伏企业的成本,可以预见的是,将有一大批光伏企业,直接破产。

而这些企业背后都赵家资本的影子。

而赵家那些影子公司偏偏又和玉田地区各县市签订了大量的光伏合作合同。

在李金廷的搅局下,这些合同有着高额的违约金。

本来在国内光伏产业未遭受制裁,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情况下,赵家的影子公司,是能完成和玉田地区的合同,而且还能赚不少,毕竟光是国家的补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现在,制裁的大棒挥下,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大片大片死亡是迟早的事,没了企业,赵家就完成不了订单。

完成不了订单,光是违约金,各县市加起来,至少就在50亿以上。

这还只是玉田一个地区。

秦朗估算了一下,小赵这次估计得赔200亿,燃烧自己,照亮边疆,是个伟大的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